改编自同名网文的电视剧《天才基本法》,在热议之中迎来收官。这个数学天才穿越平行时空的奇妙故事,在小说连载之初,就备受关注。作者长洱一贯以知识密集、节奏紧凑著称,这部作品更是将艰深晦涩的数学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娓娓道来。作品完结之时,许多读者都感叹此书令人“不想谈恋爱,只想学数学”!
而由沈严导演,雷佳音、张子枫、张新成主演组成的剧版班底,不可谓不强。许多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观众,也被顺利带入剧中世界,在这两周中梳理时间线、分析身份牌、品味感情糖,当然也不免对倪妮、王骁、是安等“沈氏熟人配角团”莞尔一笑。与同档期电视剧相比,这的确是一部平均线之上的作品。
不过,伴随热播,最大的讨论并不在剧作本身,而在于剧情和原著的差异越来越大。剧粉认为角色立体、逻辑清晰即可,书粉则痛惜诸多高光时刻、深度探讨被删改。在将这部76万字知识型网文大众化的过程中,《天才基本法》究竟做出了哪些改变、哪些取舍?网络文学优质IP的影视化,又如何在深度与广度上作出平衡?
硬核原著:仰望星空的理想主义
22岁的大学女生林朝夕,得知相依为命的父亲老林罹患阿尔茨海默症,暗恋多年的男神裴之即将出国深造。她既没能实现父亲对她在数学上继续钻研的期许,也无法解开裴之留在黑板上的题目,回顾过往,充满遗憾。《天才基本法》的故事以此开篇,让主人公来到十年前的平行世界,在奥数夏令营的考场上,为自己的未来再努力一回。
原著故事沿着两条线索展开,一条明线,是林朝夕探寻父亲当年放弃数学、独自抚养自己长大的真相,希望找到一个不扰动时空的微小瞬间,利用数据算法和蝴蝶效应改变为老林带来脑伤的车祸。另一暗线,则是在三次时空往返中,结交伙伴、重审规则,见证裴之不同选择下的命运轨迹,试图真正进入这位令她爱慕的天才的精神世界。
故事虽然名为“天才”,但讲述的却是天才、地才与庸才三个群体。天才如裴之和老林,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如何与自己的天赋共处,驾驭这些才智,而不是被才智所驾驭、走向精神疾病或被人陷害的厄运。地才如林朝夕,两个世界、三次穿越,无数的数学竞赛,让她发现了自己与天才之辈的智力差距客观存在。她也曾困顿、迷茫,甚至想过放弃,但如老林所说,和人类与无限未知世界的距离相比,这又算得了什么?真理面前,我们都是蹒跚学步的孩童。跬步千里,地才亦有机会与天才并肩。庸才如包小萌,百般努力也难得其法,因而对知识的价值产生困惑,但最终认识到,哪怕是最不聪明的学渣废柴,知识也能为她的人生带来新的可能与意义。
这部作品看起来是在讨论知识,其实则是在讨论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。复杂的定理和公式,被作者以巧妙的笔触,编织进生动的情境之中,还原了它们在演算中破土而出的的瞬间,揭示了它们在科学大厦中隐秘而伟大的作用。老林的循循善诱,为林朝夕点明了数学的意义、指引努力的方向;裴之的并肩而行,也促使她反思奥数竞赛的利弊、精英教育的得失。
因而,令无数书粉反复回味的,不仅是奥数团队战胜如云高手、最终摘得桂冠的热血瞬间,不仅是老林穷尽毕生心血的数学证明,最终被推翻的痛心扼腕,更是林朝夕和包小萌两个并非天才的少女,在闷热的夏夜里,挤在破旧的出租屋中,认真学习数学、向各自的目标进发,最终包小萌的补习班模拟卷拿到100分的时刻。《天才基本法》的故事之所以激励了万千读者,正是这种身处尘世、仍仰望星空的理想主义。
温情改编:以情动人的现实主义
画面不比文字,可以展开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。因而在《天才基本法》的影视改编中,林朝夕的时空之旅不再是孤身一人,穿越两个世界的内心变化,在她与同伴的交流之中而被呈现到观众面前。但另一方面,如此出生入死的两人,就必然会产生许多更为复杂的化学反应。于是,第一次共同穿越的纪江,在回归后向林朝夕表露爱意,第二次共同穿越的裴之,也被林朝夕描绘的共同生活所打动。以致让原著本来朦胧的感情线,变成了一出三角恋大戏,多少有点流俗。
搁置这点,剧版最大的变动,其实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追问:当“草莓世界”的林朝夕穿越到“芝士世界”,“芝士世界”的林朝夕又去哪儿了?由是,揭开了对自我主体性、对亲情与爱情的探讨。故事从原著“人与知识的关系”变为剧版“人与人的关系”,整体曲调产生了巨大的改变。
我是谁、我从哪里来、我要到哪里去——“哲学三问”化为具体情境,就是穿越而来的林朝夕和裴之,要不要留在这个亲人健康和睦、自己又预知未来的芝士新世界。裴之不想走,因为他遵循的原则是“择优”,希望留在这个父亲没有去世、母亲开朗亲切的世界,享受家庭的温暖。林朝夕要走,因为她遵循的原则是“补缺”,她不能囚禁原属于新世界的“林朝夕意识”,也要回到旧时空照顾更需要她的病中父亲。
因而,驱动时空穿梭的不再是寻找数理模型中扭转乾坤的微小瞬间,而是对亲情的无限眷恋,对爱情的向往追慕。林朝夕最终回到了原有时空,经历的一切宛如大梦一场,反哺现实的是她重新获得了踏上数学漫道的勇气。这部电视剧,也宛如为现实中的观众营造的一场安慰与疗愈之梦:对于普通人来说,生活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遗憾,请相信会有个平行世界中的我们,做出了另一个选择、过着幸福的生活,也请这个世界中的我们,与现实和解、与自己和解。
如果说原著是“让裴神献祭”,谱写渺小人类追寻无穷真理的壮丽,电视剧则如导演沈严所述,是“让裴神还俗”,挖掘天才身上的凡俗一面,让抽象的知识与真理,最终服务于具体可感的亲情与爱情。裴之身上的痛苦、抉择与向往,也成为每位观众触手可及的血肉,在温情脉脉的基调下,呈现出现实主义的色彩。
精英的故事如何大众?
网络文学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,已经形成了“创造套路”与“突破套路”并行的迭代模式。越来越多的优质网文IP,尝试达到“入坑无专业门槛、出坑得思想深度”的水平。这部《天才基本法》之所以备受关注,也是因为它将常人望之生畏的数学,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了出来。人们期待这一IP的影视化,也能如同《棋魂》IP一样,每次改编都能带来相应专业领域的大众普及。
《天才基本法》从书到剧,许多变动可以理解。比如双人结伴穿越,比如林爱民与纪江等配角合一,甚至曾教授的开营讲话,特殊视效更将数学的动人心魄呈现出来。
但与此同时,剧版改编舍弃了数学、知识与真理,转而用情感作为根本动因,则值得商榷。数学固然令人望而生畏,但一来可以借助原著,呈现数学原理是如何被需要、被总结出来的,二来可以用数学史的发展、数学家的传奇,替代定理公式,完成对学科崇高性的塑造。这些在《美丽心灵》《知无涯者》《模仿游戏》等经典影视作品中均有先例。淡化原著中最富魅力的数学元素,不得不说,是制作团队畏难不前了。
这也就是《天才基本法》是“热播”但不是“爆款”的原因。纵观近些年来的爆款电视剧,它们不只是讲了个完整的故事,而且是延伸出了对于当下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思考。从教育的角度,故事中张叔平的挫折教育、奥赛的激烈竞争、数学的精英门槛,与当下中产阶层的“鸡娃”焦虑相互呼应。这个故事其实蕴含着关于教育的平民化与精英化、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、成功的评价标准、奋斗靠“肝”还是靠“氪”等一系列社会焦点问题的思考。但遗憾的是,它们在改编中被轻轻带过,让位给了组CP与三角恋。
或许,面对当代的电视观众,深入的洞察比简单的抚慰更值得实践,希望优质IP能在未来的改编中留存更多属于自身的光彩。
(薛静 作者为文学博士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)